漫议学习三境界
清末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领教之余,玩味国学大师之妙语,赞叹不已,忽有所得:成就大事业、成就大学问有此三境界。培养人才有此三境界,坚持学习也有此三境界。试对学习三境界论之。
对上述“三境界”的释义有很多种认识、理解和演绎,有说王国维归纳的三境界为:知,行,得。第一境界为“知”之境界,是求学与立志之境。第二境界为“行”之境界,是实现远大理想而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第三境界为“得”之境界,即功夫不负有心人,功到自然成。有说王国维归纳的三境界为“读书的三境界”,曰:为知,为己,为人。第一境界“为知”,就是为了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识见和智慧。第二境界“为己”,就是古人所说的修身、正己,培养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第三境界“为人”,不是“今之学者”的“装饰自己,给别人看”的“为人”,也不是那种“为了别人”,而是他所私心“向往”的“为了别人”,即“为黎民百姓”而读书,或即周恩来少时所说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比较而言,“为己”是读书人能够做到的,“为人”则是读书人应该做到的。所谓“达则兼济天下”,换句现代意义的话说,叫“当官就要为人民服务”。这是更加不易做到、做好的事情,当然也是更高、更不易达到的境界。因此,这就需要读书人,少些“为己”主义,多些“为人”主义;少些自我陶醉、自我欣赏,多些书生意气、献身精神。既要严于解剖自己,完善自我;还要为国家利益、人民幸福,敢于仗义执言,发表正确意见,贡献自己的知识与智慧;更要注意发现真理,运用真理,武装群众,教育人民,从而规范社会行为,引导社会潮流,使社会不断走向进步。这是读书的第三境界。如果读书仅仅达到前两重境界,那么充其量不过是“两脚书橱”!读书有三境界,每一境界都是一个新的逻辑起点,而第三境界则是最高境界,也是每一个读书人都应该重视和追求的终极目标。
正值我党号召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之际,受王国维“三境界”的启发,我认为学习的过程要达到的三境界是:读书、运用、创新。
学习的第一境界:读书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强调,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首先强调“向书本学习”,“向书本学习”,就是读书。从有关调研情况看,社科类图书和参加经济知识培训是党员干部最喜欢的,而提高创新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成为党员干部认为最需要提高的能力。党员干部的需求符合中央要求,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是较高层次的学习需求,各级党组织应有针对性地大力加强,加强基础性学习、应用性学习、前瞻性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静心享受读书的境界。书是良药,刘向(我国汉代大学者)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是阶梯、面包、源泉和奇迹,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书,要算人类在走向未来幸福富强的道路上所创造的一切奇迹中最复杂最伟大的奇迹。”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书是船只,凯勒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书是顾问,凯勃斯说:“书是随时在你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意,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书是社会,皮罗果夫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书是营养品,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是遗训、忠告和命令,赫尔岑说:“书——这是一代对另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这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这是行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走来接替他的岗位的站岗人的命令。”书是灯塔,惠普尔说:“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书是良师,德伯里说:“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书是钥匙,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书是乳汁,弥尔顿说:“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它作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服务。”书是加速器,尼克拉耶娃说:“书籍是生活的加速器。”马克思说:“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孙中山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毛主席说:“人可以一天不吃饭,一天不睡觉,但不能一天不读书。”“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悔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读书学习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流下了汗水,学到了知识。”“这真是拨开云雾见青天,快乐不可言。”邓小平说:“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因此,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江泽民说:“领导干部加强学习,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增长学识,增强为人民工作的本领,而且有利于陶冶情操,提高道德修养。思想境界高了,道德修养加强了,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等问题就会想得透、看得淡,摆在合适的位置上,就能自觉地把精力最大限度地用来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勤奋工作,而不会去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更不会去利用手中的权力与民争利、牟取私利。”胡锦涛说:“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以谦逊的态度、顽强的毅力抓好学习,努力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中走在前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实践证明,读书学习,关键靠自觉;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也必须以高度政治自觉大力推进。而提高自觉性,应大力加强宣传教育,积极营造崇尚学习、不断学习、勤奋学习、善于学习的浓厚氛围。要使每个党组织和党员都充分认识到,我们党成立近90年、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和新情况新问题,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增强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与水平,也必须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有整体的把握。要着力改变学习理念,树立终身学习、团队学习、创新学习和学以致用的学习理念;要努力实现由“阶段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由“个体学习”向“全员学习”转变,由“被动学习”向“自发学习”转变,由“单纯学习”向“学研结合”转变。要努力拓展学习内容,坚持在理论武装上下功夫,在扩大视野上求突破,在党性锻炼上见实效;要大力创新学习方式,学会研究式、开放式、互动式、反思式学习。要建立一套完整体系,做到组织领导、目标定位和载体设置更加科学、更加完善;要形成一种示范,领导干部要扮演好积极倡导者、精心组织者、大力推动者“三种角色”。要健全一套制度,建立健全责任、评估、激励机制。
学习的第二境界:运用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学习贵在求真务实,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1942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著名演讲中有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毛泽东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纵观毛泽东的一生,他不仅是勤奋读书的杰出楷模,更是创造性地把书本知识运用、指导于工作实践的光辉典范。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不是要求大家都躲进小楼、回到书斋里,脱离实际地死读书、读死书,而是应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切实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江泽民说:“学风问题是一个关系党的兴衰和事业成败的重大政治问题。一个党委、一个领导干部能不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是理论上和政治上是否成熟的一个根本标志。历史证明,学风端正,事业兴旺;学风不正,事业受损。”胡锦涛说:“领导干部加强学习,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中央要求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要提高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本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提高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本领。”我们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悉心享受运用的境界。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起来,与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深化学习,做到学习理论与运用理论、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运用科学理论、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学习的第三境界:创新
伟大的创新精神,推动了伟大的创新实践。中国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并称四大文明古国,其中之所以惟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不曾中断,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中国各族人民始终不渝地创新、奋进,无疑是其重要原因。主张创新、与时俱进,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华民族的五千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历史。
中华民族素有主张创新、与时俱进的光辉思想。它表现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创新、与时俱进这两个概念,早在《周易》中就有近似的表述。其中,《大畜》讲到:“刚健笃实,辉光日新”;《系辞上》说:“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序卦》认为:“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杂卦》明确地说:“革,去故也。鼎,取新也。”成语“革故鼎新”即出于此。这说明,早在三千年前,中国就有革故鼎新的创新意识和主张。“与时俱进”一词,源于《周易》的“与时偕行”、“与时消息”。《周易》讲“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变通者,趣时者也”,“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要求人们“‘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做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引重致远,以利天下”。《周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奠基作品之一,影响巨大而深远,对后来形成“与时推移”、“与世推移”的思想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思想史领域,儒、道、法家尽管各自的主张有所不同,但在创新和与时俱进的认识上则是一致的。儒家在这方面的名言警句,脍炙人口。《论语》要求人们“温故而知新”,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提倡在团结、融洽、合作的氛围之中各显其能,不断创新。《礼记?大学》则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达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程度。宋代哲学家张载说:“学贵心悟,守旧无功”。程颐说:“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道家并非完全消极遁世,总体也是主张创新、与时俱进的。老子讲的“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要求以“无为”的姿态有所作为、有所创新、有所进步。庄子所说的“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显示的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精神。与儒、道两家相比,法家更加趋时和务实。商鞅提出:“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圣人知必然之理,必为之时势”。韩非认为,“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随时以举事,因资而立功”。法家有关法治、“当时立法”、“随时举事”的创新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文学艺术领域里主张创新、与时俱进的传统也十分深厚。一部中国文艺理论批评史,就是明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质文沿时,崇替在选”。唐代白居易《与元九书》写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明代袁宏道在《与江进之》中说:“世道既变,文亦因之”,“事今日之事”,“文亦今日之文”。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更是疾呼:“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也始终坚持创新和与时俱进,从而不断获得新的发展。我国的天文历法和数学,也是通过不断革新而逐步臻于完善的。相传约在公元前24世纪,帝尧就曾安排天文官观象授时。秦统一到清王朝垮台的两千年间,使用历法数十种,与世推演,日益精确。从《九章算术》开始,到祖冲之反对“虚推古人”,至宋朝《算经十书》,一直到明清中西数学的交汇融通,中国数学在创新中得到了辉煌的发展。这些求新求变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古代中国长期走在世界前列的内在支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就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
如何学习,善于创新是一门大学问。贯彻执行《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必须搞清楚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这涉及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特色优势、创新价值的认识与把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特色与价值,不仅在于强调学习,更在于倡导创新。尽心享受创新的境界。强调学习与创新的有机结合,其目的是在世界变化、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解决如何善于学习创新的问题,并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学习创新,进而引领中国的学习创新潮流。与党的其他方面建设或党的传统学习观念、途径方法相比,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需要把握:通过理念创新,促进学习观念更新升级;通过方法创新,拓宽学习视野、领域;通过机制创新,推动党的建设的改革创新。学习型党组织在学习之后加了一个“型”,并非仅在于重视学习或比过去更强调学习,而是有着更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特定含义。“学习型”借鉴了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概念的合理因素。学习型组织,在国际社会和学术界一般被共识为一种成功的组织发展模式,是21世纪成功的组织发展模式。学习型组织不仅是学习管理理念的创新,而且是一种组织发展模式的创新,是学习型组织的一种形态,是一种拥有善于学习创新素质、能力与机制的政治组织。我们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时,不仅要重视读书学习、理论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而且要更加注意创新。要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党中央关于“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要求,通过机制创新,推动党的建设的改革创新。从社会组织的先进机制一般包含着先进组织或政党文化、科学的制度、体制等因素来看,学习型党组织的机制创新,首先体现在建设与时俱进的政党文化方面,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都是建设与时俱进的政党文化的重要内容。其次体现在建立健全党组织和党员学习创新的服务体系方面,创新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方法;完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途径;拓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阵地;健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制度等,都体现了这一要求。其三体现在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制度方面,充满生机活力的学习型党组织与科学的领导制度密切相关。通过以上机制创新,推动党的建设理念、文化、制度、体制与机制的系统创新,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具有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先锋队组织。保持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要求,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营造宽松环境,尊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首创精神,积极拓展学习的内容、途径、渠道,不断创新组织学习的思路、办法和机制。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